電動車銷售目前占英國新車銷售的 10%,為了達成 2030 年禁售燃油車目標,英國政府再度祭出狠招。
英國政府決定在年底前推動修法,新建築法規將要求所有新成屋和辦公室標配電動車充電樁,而且必須擁有智慧電流調節功能,最快明年生效。
「我們希望在今年內完成這個法案,讓住家跟辦公室都能夠提供充足的智慧充電功能」,英國運輸大臣 Rachel Maclean 表示。
英國是率先提出禁售燃油車政策的國家之一,而且目標定在 2030 年,距離現在只有 9 年時間,為了減少民眾轉換跑道的焦慮,同時也兼顧整體電網的彈性與安全,英國政府決定用這一招來加速電動車普及。
台灣也有類似的法規,但只要求極少比例的充電樁位,英國新法預計將會要求住家全部都要擁有充電樁,而辦公室則是必須要有 20% 比例的充電樁,每 5 個停車位就要有一個充電樁。
值得注意的是法規要求每個充電樁都要有智慧調節功能,簡單說就是充電樁需要配合整體電網的供電情形,依據電力負載狀況,決定供電功率大小。如此一來可以避免瞬間負載過高,更棒的是,如果電動車擁有雙向充電的功能,甚至還可以充當住家的備用電池。
這些巨大的備用電池,將是解決目前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缺陷的重點。再生能源看天發電,如果日照過盛,發電量峰值超過負載,將傷害電網,而這些電動車的電池就可以成為平衡電力的工具。
又因為近年來極端氣候災害甚多,從台灣的缺電到德州大停電,許多人都開始注意到把電動車當成備用電池的優點。一輛車的電池,可以供應家戶正常用電 2~3 天,足以撐過短期的無電危機。
家戶與辦公室充電的另一個優勢在於,只要住家和辦公大樓擁有太陽能發電裝置,足以替車輛補充能源,那麼電動車整體的碳排放又可以進一步下降。在理想情況下,只要充電樁、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發電裝置數量持續增加,整體社會的碳排放就會大幅下降。
理想是這樣沒錯,現實層面也不能忽略。以英國常見的民宅來看,幾乎都有停車位,因此加裝充電樁的成本並不高。但是複合式住宅與辦公大樓的停車位,動輒一兩百個,加上複雜的配線成本,以及更大的電力負載,對建商來說,也不是一筆小錢。
新法規雖然會讓建商成本增加,但也會讓充電樁廠商接到更多訂單,而賣油起家的石化企業,也紛紛開始積極轉型,拓展能源事業,相信英國的轉型經驗能夠帶給台灣非常多啟發,期許台灣在法規和產業上,都能夠更堅定的走在減碳的道路上。
資料來源:TechNews 科技新報 ,https://technews.tw/2021/09/11/england-new-law-require-home-office-with-ev-charger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