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零碳排熱潮帶動下,全球車廠加速電動車發展,也為相關供應鏈業者帶來契機。雖然近期市場對電動車發展開始有些雜音,但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認為,電動車是全球發展趨勢,在市場需求持續帶動下,台達電2022年電動車已經開始放量,對營收貢獻也逐步展開;而隨著客戶成長,預期2023年台達電的電動車事業可以開始貢獻獲利。
針對電動車產業的布局與發展,海英俊指出,目前電動車訂單能見度非常好。台達電電動車市場真正成長是自2022年開始,2022年的前3季就有50%成長,第4季看來也不錯,而目前2023年的訂單也都已經有了。
對於近期美系電動車業者啟動降價策略,海英俊認為,不僅是Tesla,包括通用(GM)、福特(Ford)、福斯(Volkswagen)等都先後進入電動車市場,隨著全球汽車業者投入電動車產業,市場上的新車款也愈來愈多,由於供應量一下子增多,業者調整價格就是必然的現象。不過,目前電動車價格依舊偏高。
海英俊指出,過去2年因為缺料、需求高,讓電動車價格維持在高點,而現在價格開始調降,對市場而言會是好事。因為價格下降,市場滲透率才能提升,台達電要做到的就是滿足客戶需求,並且將產品順利送到客戶手中。為了就近服務車廠的客戶,其也透露,會在底特律等地增加美國服務據點。
據了解,目前台達電已經切入美系、歐洲,甚至日本等地的電動車與傳統車廠供應鏈。雖然沒有明確估計,但目前在全球市場約有10%佔比,且在2022年將為台達電帶來7億~8億美元的營收貢獻。
對於電動車2023年發展,海英俊認為,隨著市場持續成長與客戶新車款陸續推出,電動車的貢獻在2023年可能會更好,期望2023年整體營收能達到10億美元規模,「一旦營收得以跨越10億美元,電動車就開始賺錢了。」
針對台達電在電動車領域中的競爭力,執行長鄭平指出,雖然一般認為台達電強項是電源相關領域,但其對電動馬達也有超過10年以上的投入,只是過去主要以工業馬達及驅動器等產品與系統為主,並藉此在工業領域中累積豐富經驗。
雖然從工業踏入汽車,面臨的是不同的應用,但鄭平強調,儘管應用不同,但是基礎技術有互通性。鄭平坦言,目前整個電機產品的發展,較弱的是機構部分,主要因為整體成本機構的佔比高,所以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在成本控制部分,因此有關機構件的整合,是台達電需要加強的部分。
同時,由於電動車產業還在持續成長,還有很多新技術要持續去研發,像是針對第三類半導體的應用,也會是今後台達電在電動車產業發展上的一項重點。
資料來源:DIGITIMES,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iot/article.asp?id=0000648388_Y1O43ZB17LZVQM9T50TF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