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淨節能的電動車,是未來十年重大趨勢,主流車廠都提出相關規劃,像是全球最大車廠豐田(Toyota),就喊出要在2030年推出30款電動車。
同樣來自日本的大廠本田(Honda)也是新玩家,近期宣布投資400億美元,推出30多款電動車,並在2040年達到旗下產品完全電動化目標。
Honda投資400億美元,目標於2040年停止生產燃油車
從各大車廠的投入,到政府政策的推廣,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的接受度逐漸提高,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芬卉曾在2021年的產業趨勢論壇中提到,中國及歐洲的電動車市場,目前滲透率都超過15%。元大投顧則預估,未來10年間,全球電動車年銷量將從2020年的290萬輛,成長到2032年的4730萬輛,滲透率由4.2%達到44.6%,可見商機龐大。
身為全球前十大車廠的Honda,近期表示,將投入400億美元資金,在2030年推出30款電動車,目標年產量超過200萬輛。
此外,Honda總裁三部敏宏(Toshihiro Mibe)也指出,未來將研發更多新技術,讓人們在未來生活中移動時,可以更加自由,預計投入約5兆日元(約為新台幣1.1兆元)資金,研究包括: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(eVTOL)、機器人、太空科技等新技術。
本田汽車社長三部敏宏。
在燃油車時代,Honda都是採取一條龍式的發展策略,在電動車時代,三部敏宏認為時間快慢將是決定競爭勝敗的關鍵,策略上則調整為以跨界結盟方式發展新技術。
像是在2020年,Honda就與美國的通用汽車(GM),在設計汽車基礎零件、購買零件等多方面密切合作,雙方在2020年1月就發布將聯合開發一款無人駕駛電動汽車;在上個月,Honda也與SONY宣布未來將以合資方式,共同創立新電動車品牌,依照計畫雙方將在2022年內成立新公司,並在2025年開始銷售第一輛電動車。
以電動車來說,歐美車廠再相關技術的投入起步較早,對於現在才剛開始要投入的Honda來說稍嫌落後,但因為結盟的策略,讓Honda可以與多家車廠合作,在發展電動車的路上,更以走得更快、更穩定。
讓電動車更加普及化,Honda怎麼做?
Honda身為全最大的動力裝置製造商,每年賣出約3000萬台機動產品,包括摩托車、汽車、動力產品、舷外機和飛機;在環保方面,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,減少各種產品的碳排放。
▲Honda正在積極轉型,開發純電電動車
日本與台灣在推廣電動車上都面臨挑戰,主要是充電樁普及度不高。因此Honda決定在2024年先在日本推出商用型個人電動車,價格只需要100萬日圓(約為新台幣23萬元),在日本試水溫。未來也計畫在北美與通用汽車共同推出售價約30,000美元(約為新台幣87萬元)的電動汽車。
在電池研發方面,去年(2021)12月已與美國純電動車電池新創企業SES達成共識並簽約,開發液態鋰離子電池,為確保美洲、中國和日本這些主要市場有足夠的液態鋰離子電池,Honda分別在各地尋求合作廠商,加強與寧德時代在中國的現有合作,並從日本的遠景AESC為其迷你電動汽車採購電池。
Honda已經蓄勢待發,準備進入純電市場
多數日系品牌都已經投入電動車的行列,例如10年前,Nissan(日產)造出全世界第一台純電動量產車Leaf;Toyota則近期也即將發表第一台純電動車bZ4X;在今年年初,Honda在海外上市的Honda e:NS1,是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。作為Honda「e:N」純電品牌首款SUV,e:NS1配有最大的15.2吋多媒體系統,結合前衛外觀造型,讓人拋開過去對Honda的印象,展現進軍純電市場的企圖心。
而根據《網路溫度計》調查,2021年最受歡迎的油電車就是Honda的FIT e:HEV。受歡迎的主因為FIT e:HEV解決了車主最在意的油耗、稅金兩大問題,在經濟部能源局公告的《109年車輛油耗指南》中,第一名是TOYOTA Prius的26.7km/L,但今年被Honda:FIT e:HEV 的26.9 km/L 超越。
此外,Honda:FIT e:HEV外型有著日式實用與細膩美感,曾獲得2021紅點設計大獎「汽車產品設計獎」跟「日本自動車殿堂-年度風雲車」;在裝備的部分,搭配載Honda SENSING 升級100度超廣角攝影機,並以雙馬達油電複合動力,帶來 25.8 公斤米超大扭力表現,其鋰電池壽命長效率高,供源源不絕的動力,平均油耗數據達到26.9km/L是本次排行之冠,加上109 匹最大馬力,能跑又有熱血引擎聲,獲得消費者喜愛。
目前特斯拉、歐美車廠都已經在電動車領域開發一段時間,對於Honda來說雖然稍嫌落後,但從以上Honda在電動車領域的投資與布局,可以看出這間汽車巨頭已做了不少準備,未來10年,電動車產業將會有驚人的發展,Honda是否能佔有一席之地,值得持續觀察。
責任編輯:錢玉紘
資料來源: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, 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68553/honda-toyota-gm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