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民眾網編輯劉家瑜/綜合報導】
據報導,蘋果公司在兩年前找日本車載空調製造商三電(Sanden)尋求幫助,並提供電動汽車(EV)設計圖。知情人士透漏,2020年1月一名自稱是蘋果零組件經理的男子告訴日本汽車供應商三電,表示蘋果希望生產電動汽車,需要三電在高性能組件方面的幫助。雖然該報導沒有提供有關兩家公司談判的更多細節,但它進一步證實蘋果傳聞已久進軍的電動汽車雄心。
日經亞洲報導,蘋果和三電曾討論製車具體的零件要求,隨著新冠病毒疫情蔓延,三電的現金流惡化,2020年6月與債權人申請債務重組,跟蘋果的汽車談判顯然淡化。
這事件顯示像蘋果這樣的局外人如何尋求進入曾經封閉的汽車行業,自從140年前第一輛燃油車出現以來,汽車行業正在經歷歷來最大的轉變。無引擎的電動汽車代表對汽車製造方式的徹底重新思考。
索尼集團在CES 2022電子展宣布將試圖製造電動汽車,使其將成為有電動汽車雄心的科技公司名單。燃油車的零件數量多得令人眼花繚亂,而供應鏈也同樣複雜。日本汽車製造商企業聯盟(keiretsu)如豐田、本田位於金字塔狀的供應商層級之上,這也是汽車大廠長期來的主宰市場的原因;而電動汽車包含大約 15,000 個零件,大約是燃油車的一半。此差異降低硬體的相對價值,進而提高設計和控制系統等軟體的附加價值。德國汽車零組件製造商馬牌集團估計,到 2030 年,軟體將佔汽車價值的30%。
此也為汽車產業創造如同IC設計、智慧手機品牌「無晶圓廠」商業模式的肥沃土壤。在沒有成本高昂的晶圓廠情況下,蘋果將iPhone的生產外包給鴻海和其他代工廠,顛覆智慧型手機業務。蘋果對三電的提議表明其在電動汽車轉型看到的同樣機會。與汽車製造商聯盟的垂直整合相反,這種方法降低新進入者的門檻。中國是許多新興電動汽車製造商的所在地。包括紐約上市的小鵬汽車、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、中國最大電信製造商華為等,中國家電廠海信集團則向資金拮据的三電伸出援手。
鈴木汽車前董事長鈴木修(Osamu Suzuki)曾預言汽車製造商主導的金字塔將崩潰,此變化已漸漸成形。亞馬遜投資的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 Rivian 於 2017 年收購三菱汽車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一家關閉的工廠。日產汽車正就出售其巴塞隆納工廠進行談判,電動汽車公司是潛在買家之一。
最大的電動車聯盟由鴻海所領導,鴻海MIH聯盟超過2,000家公司加入,該聯盟旨在創建「一個促進移動行業合作的開放式電動汽車生態系統」,目標為電動汽車開發平台、通訊術和其他構建模組。鴻海2019年與日本初創公司 Tier IV 接觸,提議使用其自動駕駛系統。Tier IV 創始人 Shinpei Kato說:「軟體將主導未來汽車製造。最終將達到在沒有汽車製造廠的情況下製造汽車。」
目前,在有利的電動汽車生產模式出現之前,老競爭對手將在同一領域爭奪主導地位。 東京汽車市場研究公司 Nakanishi 研究所所長 Takaki Nakanishi 表示:「競爭非常激烈,新進者能否生存下來仍未知。」
資料來源:yahoo! 新聞 ,https://reurl.cc/bkkzG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