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致力推動淨零碳排,加速電動車的開發與銷售,台灣擁有完整的電動車供應鏈,自然受惠此一趨勢,預期未來車用電子產業將迎來爆發性成長,更有望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。

 

當前最火紅的美股非特斯拉(Tesla)莫屬,今(2021)年11月初,特斯拉股價曾一度突破1,200美元,當時總市值高達1.2兆美元,在標普500企業中排名第5。

 

今年全球半導體供不應求,嚴重衝擊汽車產業,全球汽車大廠皆籠罩在晶片荒之中,但特斯拉卻逆勢成長,第3季電動車總產量23.8萬台,年成長64%、季成長15%,整體銷量24.1萬輛,年成長73%、季成長20%,符合市場高標預期。可想而知特斯拉相關供應鏈可望受惠,但在探討供應鏈前,可先從全球電動車產業發展概況說起。

 

全球電動車市場才正要起步,驅使電動車快速成長的兩大動能為減少碳排放和各項因應政策。

 

掌握供應鏈及關鍵技術
特斯拉克服晶片荒危機

 

各國針對車廠訂定二氧化碳排放法規,其中歐盟的碳排放目標最為嚴格,若車廠未符合標準,將面臨巨額罰款,迫使車廠不得不遵守,加上政府的配套措施完善,提供誘人的購車補助,並規劃燃油車的具體退場時間表(歐洲多數國家明訂2030年後禁止販售燃油車),上述種種做法皆有利於電動車長期發展,預期將推升整體銷售量。

 

根據研調機構BloombergNEF最新預測,預估2021年電動車占全球汽車銷售比例將從2020年的4%提升至7%,整體銷量有機會超過500萬台;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到1,500萬輛,年複合成長逾30%;到了2030年,電動車占全球汽車銷售更有望突破3成,銷量將超過3,000萬輛。

 

傳統汽車大廠如福特(Ford)、通用(General Motors, GM)等皆因晶片短缺而紛紛減產,反觀特斯拉竟能克服全球車用晶片荒,繳出前所未有的交車表現,歸功於特斯拉擁有較高效率的供應鏈,可即時調整生產力,相較傳統車廠供應鏈複雜且生產線分散,特斯拉垂直整合能力較佳,在中國穩定的供應鏈支持下,大幅降低晶片缺貨造成的生產中斷;生產線調整方面,特斯拉也比只能仰賴外來技術支援的傳統車廠來得更具有彈性。

 

電池為電動車關鍵核心
台廠間接打入國際供應鏈

 

一台電動車主要核心由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組成,電池代表車輛動力來源,是整車成本最高的部分,占電動車成本約4成,原材料包括正負極材料、隔離膜和電解液3部分。

 

目前全球電池市場以鉛酸電池和鋰電池為主,前者提供大部分車用電瓶及大型基地台用電,而後者因能量密度高,是鉛酸電池的2.5倍以上,具體積小、安全性高及續航力佳等特性,多應用在行動裝置和電動車。全球前3大電池廠分別為寧德時代、Panasonic和LG化學,至於台灣的電池產業,一直以來不如電子業受到矚目,不過近年來電動車興起,帶動台廠相關業者受惠。

 

台廠美琪瑪(4721)、康普(4739)的正極材料已達國際級水準,成為日本電池大廠Panasonic的材料供應商,由於Panasonic最主要的客戶是特斯拉,因此美琪瑪、康普藉由客戶間接打入特斯拉供應鏈。

 

除電池外,充電裝置需求也隨著電動車滲透率提升而蓬勃發展,台達電(2308)及飛宏(2457)充電椿已打進海外市場,台達電以自有品牌出貨,飛宏則是與歐美國際大廠合作。

 

此外,動力線束是連接電池與電動車車體內裝設備的橋樑,猶如人類的主動脈,須承受比一般車款更高的電壓,台系廠商有貿聯-KY(3665)、詮欣(6205)等,其中貿聯-KY最快攻入特斯拉供應鏈,更傳出打入另外2家美系新創電動車品牌,搶攻豪華電動車市場。

 

 

 

 

電動車功率元件單價高
相關產業為主要受惠者

 

電機系統部分,主要零組件為馬達、逆變器和減速器,用於提供車輛行駛動力。根據IEK(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)預估,2021年全球電動車馬達需求量達1,395萬個,至2025年將高達2,502萬個,年複合成長達16%。國際馬達大廠競爭激烈,台灣廠商仍占一席之地。東元(1504)近年來積極布局電動車馬達,也加入鴻海組成的MIH電動車聯盟,在中壢廠建置首條電動車馬達生產線,推出100%研發自製整合馬達,預估今年電動車業務將貢獻營收3億元。


電動車的電控系統與傳統燃油車有很大的不同,電量、充放電控制等都需要不同的感測器元件,需要倚靠半導體零組件,其中功率元件是電動車的核心,比起傳統燃油車功率半導體單車價約71美元,電動車功率半導體單車價提升至330美元,為過往燃油車的4倍多,可以看出功率半導體在電動車高速成長下為最主要受惠者。

 

相關供應鏈包括朋程(8255)、強茂(2481)、台半(5425)、德微(3675)等,其中朋程為台灣第一家通過車用碳化矽MOSFET認證的廠商,預期出貨量將繼續走升至明年,營收有望逐季雙位數成長。伴隨功率半導體需求提升,封測中的導線架也隨之受惠,順德(2351)、界霖(5285)看準車用訂單強勁,雙雙調漲價格,帶來強勁的獲利表現。

 

 

 

ADAS成基本配備
同致切入美系車廠

 

此外,先進駕駛輔助系統(ADAS)主要提供駕駛人車輛狀況與車外的行車安全資訊,舉凡停車輔助系統、車道偏離警示系統、盲點偵測系統等,主要用於增加行車安全,也是電動車不可或缺的電子設備之一。

 

台廠之中,同致(3552)成功切入美系車廠,客戶大多簽訂長約,訂單能見度續高至2022年;為升(2231)投入毫米波研究多年,在手訂單如美國校車、中國汽車廠等需求強勁,後市展望佳。

 

電動車涵蓋產業範圍甚廣,雖然台灣目前尚未有自主的電動車品牌,但憑藉著出色的半導體產業優勢,將成為全球電動車供應鏈最重要的一環,吸引各國電動車品牌合作,而電動車產業更有望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。

 

資料來源:https://reurl.cc/oeDXeQ